每一个有魅力的空间,都是因为里面的人与事物,而焕发出迷人的光彩。
对于北山居独立设计酒店,更是如此。
 
 
认识北山居创意主脑薛文先生的人都知道,他可以称得上“椅痴”了。千百年前,黄粱一梦的主人公在邯郸旅店做了一场幸福却又虚幻的梦,而今天,在珠海首家独立设计酒店北山居里,薛文先生做起了他幸福而又切实存在的黄粱椅梦。
 
薛文先生筹建北山居的过程中,强迫症和收藏癖同时发作,总想把最好、最适合北山居的全部用上。最终他决定将自己15年来收藏的设计师椅全部安置在北山居内,这些本应在博物馆的作品,在北山居里像是日常家私一样供住客使用,而薛文先生也常坐在他的心爱之椅上,寻找尘世里的美与梦。
  
▲ 这把“蚂蚁椅”是薛文先生的最爱之一。它出自北欧现代主义之父——丹麦国宝级设计大师阿恩·雅各布森(Arne Jacobsen)之手,同时期的原作在欧洲曾拍卖出15000欧元的高价。Arne Jacobsen是最早将“简约设计”打造成完整概念的设计师之一,这款椅子目前在大陆的唯一一对原版由薛文先生收藏。
 
▲ 在家具设计史上,阿根廷的设计师豪尔赫·法拉利-哈多伊(Jorge Ferrari-Hardoy)书写了一段传奇。1940年,哈多伊使用皮革和金属重新设计芬比椅并成为了公认的经典座椅,这件作品只生产了1500件。
 
作为北山音乐节主席的薛文先生,经常应邀到世界各地参加音乐节,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逛遍当地的古董市场、博物馆,甚至拜访艺术品藏家,来找寻喜欢的设计师椅。
 

▲ 由丹麦设计大师皮特·赫维特和奥拉·尼尔森(Peter Hvdit & OrlaMoigaard Nielsen)于1950年设计的安乐椅(AX椅子)是北山居中又一件“镇居之宝”。这把椅子的工艺和材料运用都有跨时代意义的创新。
 
有时薛文先生也会对别人收藏的椅子一见钟情,为了求得心头好,他甚至孜孜不倦地“三顾求椅”,许多海外藏家都被他这样的诚意所打动,最后薛文先生不仅求得了椅子,还和对方成为了知己好友。
 
▲ 图左:由美国设计师Herman Sperlich于1938年设计的健康椅,是最早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椅之一。
    图右:20世纪60年代丹麦复古会客椅。
 
薛文先生将珍藏的椅子慷慨地用在北山居里,许多朋友对这样的行为十分不解和好奇:
为什么这些千辛万苦收集来的大师之作,都会在北山居里作为正常的家私使用?
 

▲ 丹麦复古休闲椅,制造于20世纪60年代。
 
这关乎薛文先生对于艺术作品与空间的理解:
万物有灵且美,这些椅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由使用者赋予它们温度与生命,如果将经典的椅子藏起来或仅作为摆设,那么椅子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。而北山居安静、简约的特点,使它成为一处最适合设计师椅与人类相处的所在,这对于老器物来说,亦是一种生命的延续。
 
▲ 英国复古金属椅子,制造于20世纪50年代。
 
薛文先生的理念令许多收藏家折服,甚至有一对来自美国和日本的艺术收藏家夫妇,主动帮他去找寻各种可以放在北山居内的椅子孤品。
 
 
▲ 由出生在丹麦的美国建筑师Jens Risom设计的复古白桦边椅子。
 
这些出自大师之手的原版椅子作品,它们穿过了长久的时间,克服了世界的宽广,来到北山居,来到我们面前。
 
▲ Jean Prouve是法国早期现代设计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家具设计师之一,这把Standar Chair(标准椅)是他经典设计的复刻版。
 
“椅痴”意味着对椅子设计的极致追求,而不仅仅局限于古董。除了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原版椅子之外,康斯坦丁·格里奇(Konstantin Grcic)、菲利普.斯塔克(PHILIPPE STARCK)等现代工业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,也成为了北山居的日常家私。
 
▲ 丹麦设计大师拉森(lb Kofod-Larsen)于1950年左右设计的带扶手的安乐椅。
 
“我与北山居的客人们分享的,并不止是椅子的收藏,而是希望他们通过入住和体验,可以感受到这些椅子的艺术魅力所在,与创造它们的设计大师完成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。”
 
▲ 这座沙发出自德国现代工业设计师康斯坦丁·格里奇(Konstantin Grcic)之手,他将实用性完美融入人文理念中去的设计风格,被公认为当今设计界最能体现“简单主义”理念的设计师之一。
 
▲ 这把椅子是法国鬼才设计师菲利普.斯塔克(Philippe Starck)的经典之作,Philippe Starck集流行明星、疯狂的发明家、浪漫的哲人于一身,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原始,最有创意的设计师之一。
 
 
不论对北山居的调性设计也好、对椅子的选择也罢,很多人说在其中看到了薛文先生浓烈的复古情结,而他的真正复古之处在于对美好而有价值的事物执着地追求,即使在这个浮华的时代,依然不忘初心。
 

而这就是一个珠海老炮的黄粱椅梦,方寸之间,椅梦为马。